一、建设目标
教学智能化:推动AI+教育融合,提升课堂互动性与个性化学习效果。
管理高效化:建立数字化管理平台,优化教务、后勤、安全等流程。
资源共享化:搭建校本资源库,促进优质课程共享,缩小城乡教育差距。
师生数字化素养提升:培养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,增强学生数字学习技能。
二、具体实施方案
(一)基础设施建设
网络与硬件升级
实现全校5G/WiFi 6全覆盖,确保高速稳定网络。
为教师配备智能终端(平板/笔记本),教室安装交互式智能黑板。
建设2~3间“智慧教室”(含VR/AR设备、录播系统)。
智慧校园平台搭建
部署统一身份认证系统(单点登录OA、教务、图书馆等平台)。
引入校园大数据中心,整合学情、考勤、设备管理等数据。
(二)教学数字化应用
智能课堂建设
AI助教系统:自动批改作业、生成学情报告。
双师课堂:与优质学校合作,直播/录播名校课程,本校教师辅助教学。
VR/AR实验室:用于物理、化学、生物等学科的沉浸式实验教学。
个性化学习支持
引入自适应学习平台,根据学生水平推送习题。
建立电子错题本,自动归类薄弱知识点并提供强化练习。
教师数字化培训
每月开展1次信息化教学技能培训(如智慧黑板使用、在线备课工具)。
设立“数字化教学示范课”评选,激励教师创新实践。
(三)教育管理与服务优化
智慧教务管理
使用智能排课系统,避免人工排课冲突。
搭建在线考试平台,支持AI监考、自动阅卷。
开通家校通APP,实时推送学生考勤、作业、成绩等信息。
提供家长在线课堂(如家庭教育讲座、心理健康指导)。
(四)资源建设与共享
校本资源库
录制精品课程,建立校本微课、习题库、教案库。
对接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,引入外部优质资源。
开放学习空间
设立“数字化学习角”,提供电子书、在线课程等自助学习资源。